2021年高质量发展城市50强排名:深圳位居榜首!上海第二,北京、广州如何?
(2021年高质量发展城市50强排名:深圳位居榜首!上海第二,北京、广州如何?)
11月2日,《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超大、特大城市:健康基准与理想标杆》”(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五城市依次为:上海、深圳、香港、北京、广州。其中,深圳的当地要素竞争力、经济活力竞争力、高质量发展排名第一。
报告显示,2021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城市依次为:
上海、深圳、香港、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
排名第十一到第二十的城市依次为:
杭州、成都、宁波、佛山、澳门、长沙、东莞、常州、厦门、青岛。
报告评出2021年中国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
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广州、武汉、苏州、南京、厦门;
排名第十一到第二十的城市依次为:
无锡、杭州、东莞、成都、佛山、合肥、长沙、郑州、天津、青岛。
首席研究员倪鹏飞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南部的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物流枢纽、综合交通枢纽、科技中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科学中心、海洋中心城市。
2020年深圳GDP达2.77万亿元,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第五位,五年年均增长7.1%,出口总额实现内地城市“二十八连冠”。
近日,发布了《关于同意深圳市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城市试点的复函》,提出了四个“跨”:
跨界引领发展;
跨区域一体发展;
跨领域协调发展;
跨前沿技术融合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其本质内涵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高效率、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01、从发展理念来看,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增长模式看,高质量发展更注重质量、效率的提升;
02、从发展目标来看,高质量发展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品质为目的。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高质量发展应从哪些维度评价?
我们通过梳理高质量发展理论,以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构建了涵盖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口潜力、经济增长、民生改善五大维度、20个指标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全国337个地级行政单元的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客观量化排名。
01、从总榜单来看,深圳、上海、广州、北京位居前四;
深圳、上海、广州、北京位居2020年城市高质量发展前四名,杭州、南京、苏州、成都、武汉、长沙位居前十,西部、东北地区城市居后十。
北京与前三名分差稍大位居第四名,主因是虽然坐拥名校资源等,但对年轻人落户不友好、市场化水平不及南方、空气质量虽大幅改善但仍较差等;
杭州、南京、苏州、成都、武汉、长沙位居前十;
第5-10名分别为杭州、南京、苏州、成都、武汉、长沙。合肥、西安、郑州等省会城市,宁波、厦门、青岛等计划单列市,东莞、佛山、珠海、无锡等发达地级市进入前20名。
省会城市中,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乌鲁木齐未进入前50名,但均在前100名。除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外,前50名其余地级市大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城市群12个,珠三角城市群5个。
倒数50名中,西部、东北城市占比分别为56%、28%,远离城市群的城市有28个;
倒10均位于西部、东北地区,西部城市受地形、气候、资源、交通、市场化水平限制在创新和绿色发展、人口潜力、民生改善劣势明显,东北因体制僵化、营商环境较差、资源枯竭等导致人口净流出、经济大幅下滑。
02、分地区来看,前50名中,南方以占据榜单39席的成绩碾压北方;
东部地区凭借雄厚的发展基础、极高的战略定位有32个城市上榜,占榜单的64%,以绝对优势领先;
东北地区仅有2个城市位列前50名,而位于200名之后的城市占东北地区城市数的75%,经济不断衰落使其高质量发展缺乏基础动力;
南北差距已经取代东西差距,成为中国主要的地区差距。
03、分线城市来看,一二三四线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前50名的分别有4、30、15、1个,分别占一二三四线城市数量的100.0%、85.7%、17.6%、0.5%。
从一线城市看,四个一线城市全部上榜且位居前四名,是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从二线城市看,50强中二线城市有30个,占榜单60%;进入50强的二线城市占全部二线城市数量的85.9%,进入前100名的二线城市占全部二线城市的100%。
从三四线城市看,进入前50名的三、四线城市分别有15、1个,占全部三、四线城市的17.6%、0.5%,大都位于大城市群、靠近城市群中心城市。
人才流动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人才流出。分地区看,2020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1.5%、-5.1%、-2.7%、-3.7%,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
2020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3.5%、3.4%、-1.0%、-5.8%,2019年分别为-2.7%、1.1%、1.8%、-0.3%,结合近4年数据观察,二线人才持续集聚,一线人才受政策放宽影响转为净流入,三线平稳、四线持续流出。
04、分城市群来看,50强中有近8成地处发展成熟的六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占比48%,远高于其他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海峡西岸、成渝、山东半岛城市群进入高质量发展50强的城市数量分别为17、7、4、4、3、3个,占各城市群城市总数的65.4%、77.8%、14.3%、36.4%、18.8%、18.8%。
长三角相对其他城市群经济发展最活跃、人民生活幸福感最高,前50名中长三角经济人口比值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元,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群。珠三角人口更年轻、人才吸引力更强。
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0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6.4%、3.8%、-0.7%、0.1%、-1.2%,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整体人才净流出,成渝基本平衡,长江中游人才净流出。
(1)从创新发展来看,深圳以71.7分居首,广州因其高校人才规模较大排名第二,北京、上海、苏州、成都、杭州、合肥、南京、武汉分别居3-10名;前十名中,长三角创新水平高于其他城市群,占据5席。
(2)从绿色发展来看,上海以91.5分遥遥领先,广州、深圳紧随其后,杭州、长沙、东莞、南京、北京、重庆、南宁位列前十;
北京在节能减排、城市绿化方面与其他城市水平相当,但在环境治理方面较弱;
南宁在城市绿化、环境治理方面较为领先,因此进入前十。
(3)从人口潜力来看,深圳以87.2分一骑绝尘,杭州、广州、东莞、佛山、珠海、厦门、中山、南京、苏州分差较小位居2-10名;前十名均为南方城市且均位于东部地区,其中珠三角占比60%霸榜,北京、上海因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程度高未进入前十。
(4)从经济增长看,北京、上海以83.1分并列第一,深圳、苏州、广州、南京、无锡、杭州、重庆、宁波进入前十,其中苏州的有为政府、区位优势、营商环境、清亲政商关系、外向型经济使其超越广州成为第四。
(5)从民生改善来看,北上广作为老牌一线城市,因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医疗资源丰富、交通体系发达位居前三,南京、杭州、成都、深圳、武汉、青岛、宁波位列4-10名。
3、哪些城市发展质量高?
TOP10一线城市:深圳人口潜力、创新发展居首,上海为绿色发展先驱城市
01、深圳:人口潜力远超北上广,近10年常住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居全国第一,人口潜力助力创新能力提升,叠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独特创新模式,创新发展水平居全国首位。
(1)从人口潜力来看,深圳相对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宽松的落户制度、较大的人才补贴力度以及众多著名互联网企业等新兴企业的落户使其成为全国人口增长最快、最年轻、人才净流入较高、城镇化率最高的城市。
2010-2020年常住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4%,居全国第一;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近80%,老龄化程度全国最低,远优于北京、上海;
深圳近四年保持人才净流入,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为1.3%。
深圳如何成为创新之都?
深圳成功的关键是“毗邻香港区位优势+外向型经济+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敢为天下先”+“优越营商环境”,政府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实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唯才是举”、“筑巢引凤”,吸引大量人才。
2002年,深圳实施《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把引才重点转向高层次人才,此后不断出台“孔雀计划”“十大人才工程”等计划;
在2017年成为首个人才立法的城市,确定每年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各项政策叠加形成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深圳人才吸引力位于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上杭。
再来看下深圳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收据:
其中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常住人口(含深汕特别合作区)1756.0061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增加了713.0061万人,增长68.46%,年均增长了5.35%。
10年期间,深圳市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呈现人口性别比有所提高人口红利继续保持,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新特点。
(2)从土地面积来看,除深山合作区之外,依次排名:宝安区(397)、龙岗区(388.21)、南山区(187.53)、龙华区(175.6)、坪山区(168)、光明区(156.1)、罗湖区(78.75)、福田区(78.66)和盐田区(74.99)。
(3)从人口数量来看,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的有:宝安(447.66万人)、龙岗(397.90万人)和龙华(252.89万人),合计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2.55%。与2010年比,人口增加较多的区为龙岗、宝安、龙华、南山和光明,分别增加209.46万人、183.76万人、114.94万人、70.75万人和61.44万人。这一现象表明:高新区域的人才引进,同时拉动了家庭人口及相关服务人口的流入。
(2)从创新发展来看,人口高增速、年轻人口多、人才净流入叠加深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的独特模式,使深圳科技创新动力强劲,创新发展水平全国第一,尤其是创新投入力度大、创新成果转化水平高。
2019年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2020年每万人口专利授权量均为全国第一,且远高于北上广。
02、上海:绿色发展先驱城市,以制造、建筑、交通等碳排放主要来源行业作为首要突破点,同时积极推动绿色生活、发展绿色金融。
制造、建设、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上海在绿色发展维度全国领先,主要是因为其将绿色制造、绿色建设、绿色交通作为突破点,同时推动绿色生活、发展绿色金融。
(1)工业领域方面,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效提高,2020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6.6%,节能减排工作在全国排名第二。
(2)建筑领域方面,作为绿色建筑左边起源右边城市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以被全球广泛认可的绿色建筑和城市认证体系(LEED)为例,2020年上海以677个认证项目居全国第一,远高于第二名北京。
(3)交通方面,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出台《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居全球城市前列。
(4)生活方面,上海在率先出台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0年有害垃圾日收运量同比增长超三倍。
(5)金融方面,作为金融中心将绿色上升到资本与交易:
一方面,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批试点城市积极发展碳金融;
另一方面,持续发展绿色金融,2021年发布《上海加快打造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完整绿色金融生态体系。
03、广州:创新发展表现仅略次于深圳位居第二,2020年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居第一;高校资源、创新平台等带动科技创新。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能有效推动城市科技创新。广州创新发展水平较高主要得益于众多优质高校资源,高校通过提供科研资源、科技人才推动广州创新发展。
2020年广州普通高等学校82所,居第三,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位居第一。
除高校资源丰富带动科技创新,广州通过打造“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改革营商环境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转化科技成果,“十三五”时期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增长近7倍,2020年成交额历史性突破2000亿元,从2017年的全国第九跃居至第二;每万人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五。
04、北京:创新发展略次于深圳、广州,以海淀区为创新极、中关村为创新示范引领平台、国企作为创新主力,R&D经费投入强度以6.4%在一线城市排名第一。
(1)从创新环境看,北京有以清北为首的大量优质高校集聚、全国科教智力和高端人才资源最密集的中关村、近4000家国有企业,高校、科技园、企业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因而形成了以海淀区为创新、中关村为示范引领平台、国企为创新主力的发展格局,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以2.9万家居第一。
(2)从创新投入看,近年北京创新投入明显提高,2016-2020年R&D经费内部支出持续增长,2020年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第二。
(3)从创新人才看,大批高水平人才是北京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2016-2020年R&D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从83.8%增至89.1%。
科技创新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为主的新经济高速发展,2019年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9%。
TOP10二线城市:杭苏宁人口潜力居前三,汉蓉长产业各具特色
01、杭州:以电商、直播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宜居的人文环境、薪酬超越广州等吸引大量人才流入,人才净流入率第一;
极佳的创新氛围叠加科研投入力度提升使其成为数字经济第一城;通过“降碳减排”和“增加碳汇”领衔二线城市绿色发展。
(1)人口潜力方面,杭州在六个二线城市中位居第一,人才流入优势明显。因其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宜居的人文环境、薪酬超越广州等吸引大量人才,2020年人才净流入率以1.6%位居全国第一。
(2)创新发展方面,杭州在六个二线城市中排名第三,主因“电商之都”的创新氛围、开放宽容的创业文化、良好的天使投资发展、较大的科研投入,2020年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上深,R&D经费投入力度在六个城市中仅次于苏州。
(3)绿色发展方面,杭州通过“降碳减排”和“增加碳汇”一系列规划举措,系统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通过加强森林抚育、构建完善公园、园林、绿化、城市绿道开敞空间碳汇系统等措施提升国土空间碳汇能力。2016-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40.7%增至43.4%。
02、南京:人口潜力表现仅次于杭州,城镇化率居六大二线城市之首,人才净流入率仅次于杭州,主因六朝古都的城市魅力、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叠加“宁聚计划”实施吸引人才。
(1)从城市魅力看,南京有2500年历史,是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积淀浓厚,具有独特的城市魅力。
(2)从产业结构看,南京聚焦软件信息、新能源、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八大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发展方向,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2020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28.8%。
(3)从人才政策看,“宁聚计划”人才落户门槛低,面试、租房、创业人才补贴力度较大,也对人才形成较大吸引力。
城市魅力、高端制造业发展、“宁聚计划”等因素叠加吸引了大批人才,2020年人才净流入率在六个二线城市中仅次于杭州。
03、苏州:创新发展领先,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创新的后盾,2020年GDP全国第六;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根基,98%领军人才集聚在战略新兴产业;
科研投入大,财政科技支出占比、R&D经费投入力度居六个二线城市首位。
苏州在创新发展方面以52.4分大幅领先于其他5个二线城市,主因经济实力雄厚、科创人才优质、科创投入力度大。
(1)从经济实力看,苏州经济总量全国第六,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深圳、上海,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创新发展的后盾,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产值占工业产值25%。
(2)从科创人才看,苏州超前的城市规划、友好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才,进而提升创新能力。2010-2020年人才总量年均增长率7.8%,高层次人才占总人才比重由5.6%增至9.0%,98%领军人才集聚在战略新兴产业。
(3)从科研投入看,2020年苏州财政科技支出占比、R&D经费投入力度均居六个二线城市第一。
04、成都:成渝经济圈中心城市、文化包容、生活节奏较慢、文创与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等吸引人口大量流入,近十年人口增速在六大城市仅次于长沙,有力提升经济活跃度与科创能力,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仅次于苏州。
(1)从人口潜力看,成都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文化包容性强、生活节奏舒适、文创与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等因素吸引了众多人口,2020年常住人口破2000万居全国第四,2010-2020年人口年均复合增速3.3%,仅次于长沙,新增人口质量高,有25.6%为大学学历。
(2)从创新发展看,成都在创新发展维度得分仅次于苏州,不断壮大的人口规模,叠加经济活跃度高、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助力成都创新能力提升:
一方面,经济活跃度高带动科技创新,2020年成都新增市场主体数量超60万户,仅次于苏州,市场主体带动高质量创新主体涌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破5000家,同比增长超40%。
另一方面,成都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其他城市,2020年成都超算中心投运一年,主机性能排名进入全球前十。
05、武汉:武汉城市圈领跑中部崛起的战略定位、第三的科教资源赋能光电、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其中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
(1)战略定位方面,2006年武汉城市圈就被列为中部四大城市群之首、领跑中部崛起,2021年《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武汉城市圈建设。
(2)科教资源方面,2020年武汉高等院校数量以83所排名全国第三,2020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居全国第三,通过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吸引应届毕业生。高层次人才方面,2021年武汉新增两院院士人数占新增总人数的比重为5.5%,仅次于北京、南京、上海,为高精尖人才聚集地之一。
(3)产业创新方面,武汉充分挖掘科教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光电、生物医药、智联网汽车、数字经济、航天等新兴产业,2020年在疫情严重冲击下,武汉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增长84.1%,占GDP比重达25.8%,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
06、长沙:房价及生活成本低、文娱及美食产业发达等对人口构成强吸引力,“网红之都”人口破千万,近十年人口年均复合增速居六城市首位,城镇化建设推进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新消费融资超百亿。
(1)从人口潜力看,2020年长沙常住人口破千万,近十年长沙常住人口年均复合增速3.6%,居六个二线城市首位,人口总量占湖南省的比重从10.7%提升到15.1%,人口的快速增长与长沙低房价、低生活成本、文娱美食产业快速发展有关。
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TOP20典型城市:佛山人口潜力全国第五,合肥、西安为中西部创新翘楚
01、佛山:高质量发展第12名,区位优势、经济持续高增长、营商环境改善、“城产人文”融合、产业升级吸引人口流入,人口潜力得分全国第五,劳动年龄人口占比74.4%居第七,人才净流入率以0.54%排名第九。
(1)从经济发展看,2010-2020年佛山GDP增长91.4%,2019年成为全国第17个、全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城市,为人口增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营商环境看,佛山通过营造亲清政商关系成为民营企业聚集地。
(2)从“城产人文”融合看,佛山自2012年实施城市升级、升值行动计划,弥补了制造业大市在城市建设上的短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高质量发展50强中排名第8,提升了城市吸引力。
(3)从产业升级看,由于产业升级对产业工人需求及要求提升,佛山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综合以上因素,佛山人口增量居第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全国第七,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九。
02、合肥:高质量发展第14名,通过聚焦原始创新、建立产学研平台将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打造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排名第8。
03、西安:高质量发展第17名,以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中心城市定位、宽松的落户政策吸引人口,西北人口潜力第一城;
教育资源实力、营商环境优化、科研投入强度大推动西安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1)从人口潜力看,西安是西北中心城市,历史上是十三朝古都,现在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叠加宽松的落户政策,近十年西安常住人口年均复合增速居第十,人口增量位列第五,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比达31%,学历程度仅低于北京、南京、上海、武汉。
(2)从创新发展看,西安教育资源在全国居前列,211/985大学数量以8所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优质的教育资源使西安创新人才优势明显,2020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居全国第七。西安R&D经费投入强度高达5.1%,在位列第五。
TOP50代表城市:21-50名中重庆、大连绿色发展居前,天津创新实力最强
01、重庆:高质量发展第22名,绿色发展得分居第9,2015-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超22%,优于全国水平;
但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为负,人口潜力相对较低。
02、天津:高质量发展排名24位,通过科教资源、创新平台推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以智能科技和数字技术为先导,创新发展水平居全国第13,但绿色发展表现欠佳,2020年PM2.5平均浓度远高于前50名平均水平。
(1)创新发展方面,天津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发力,利用180个创新研发机构、50多所大学及企业进行原始创新,通过建设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突破核心技术。
(2)绿色发展方面,由于产业构成上,第二产业占比34.1%,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占比大,重化工业和高污染行业聚集,高能耗、高污染成为天津绿色发展的挑战。
03、大连:高质量发展排名33位,作为旅游城市和重工业基地,大连打造“一脊两岸多廊道五田园”的城乡生态空间格局、调整重工业产业链,绿色发展水平较高;
但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经济增长缓慢。
经济学家建提出: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替代过去由房地产、老基建、重化工业主导的增长模式;房地产要软着陆,避免硬着陆,在坚持“房住不炒”“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前提下,合理调整过紧的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仍需要一定增速,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是实现跨周期调节的最重要抓手,实施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定向降准降息以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给予支持。
房地产要软着陆,避免硬着陆,在坚持“房住不炒”“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前提下,合理调整过紧的政策,同时避免“一刀切”与“钟摆式”调控,加快构建以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和房产税为主的长效机制。
数据来源:泽平宏观各地统计局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 企业招本市毕业生可享一次性补助
- 武书连2022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榜,上海科大力压清华大学居首
- 2022届上海的大专院校哪些比较好[附上海大专院校排名]
- 外地职称可以落户上海吗?
- 2022大专类军校有哪些学校 大专生怎么上军校
- 上海开启“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下调,毕业生的心思却很难猜
- 你毕业第一个月的工资有多少?专科、本科、研究生差距还是挺大的
- 与上海人结婚,多久能转上海户口?2020毕业生落户标准分定了
- 2022上海专科学校有哪些 最新高职院校名单
-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4+0本科
热门文章
- 龙泉驿区初中起点大专学校分数线(简单明了:2022已更新)
- 齐俊杰;上海突然要抢人了!本科也可以落户!到底是为什么?
- 黄浦区五年制大专录取分数线收费标准2022已更新(今天/动态)
- 黄浦区中专毕业读全日制大专2022已更新(今日/分类信息)
- 黄浦区中专大专五年制学校怎么收费2022已更新(今日/热点)
- 黄浦区中专大专五年一贯制学校2022已更新(今日/要点)
- 黄浦区3+2大专学校分数线2022已更新(今日/热点)
- 黄浦区2+3大专学校幼师专业有哪些2022已更新(今天/发布)
- 黄浦区2+3大专学校幼师专业2022已更新(今日/介绍)
- 黄浦区2+3五年一贯制大专学校护理专业2022已更新(今日/咨询)
最新文章
- 龙岗留学生入户深圳积分入户办理条件
- 龙岗留学生入户2022年深圳积分入户办理流程
- 龙岗代办入户地址深圳留学生落户实战攻略
- 龙岗人才流动中心办理留学生引进业务吗
- 龙华留学生入户深圳积分入户办理流程
- 龙华留学生入户2022年深圳积分入户条件
- 龙华留学生入户2022年深圳人才引户条件
- 龙华留学生入户-深圳快速入户通道15天
- 龙华区留学生入户2022年深圳积分入户测评
- 龙华3名海归获得来深创业前期费用补贴
推荐资讯
- 深圳公租房轮候查询方式,公租房添加共同申请人会影响排名吗?
- 深圳高龄老人津贴发放管理征求意见(附发放标准)
- 2022年深圳人才引进入户查不查征信
- 光明,一个来了就想安居的地方!
- 遇到深圳入户哪些初级职称可以加分困难怎么办?
- 2、3月社保还没扣?社保减免影响个人账户吗?权威回答来了
- 会计职称
- 100多家企业落户深汕特别合作区
- 入户积分算来算去,到底怎么才能够100分呢?
- 2022年深圳人才引进一定要是深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