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一对一的落户政策咨询服务!

落户咨询网二维码

涉及户口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摘要)

栏目:上海落户资讯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2-15 来源:网络

涉及户口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摘要)

(涉及户口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摘要))

落户咨询二维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会议通过1980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8号公布施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都适用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国国籍。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第四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第五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第六条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第七条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左边法律右边,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一、中国人的近亲属;

  

二、定居在中国的;

  

三、有其他正当理由。

  

第八条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取得中国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第九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第十条中国公民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一、外国人的近亲属;

  

二、定居在外国的;

  

三、有其他正当理由。

  

第十一条申请退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丧失中国国籍。

  

第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第十三条曾有过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具有正当理由,可以申请恢复中国国籍;被批准恢复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第十四条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除第九条规定的以外,必须办理申请手续。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可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申请。

  

第十五条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为当地市、县公安局,在国外为中国外交代表机关和领事机关。

  

第十六条加入、退出和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审批。经批准的,由公安部发给证书。

  

第十七条本法公布前,已经取得中国国籍的或已经丧失中国国籍的,继续有效。

  

第十八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199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4号发布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根据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0号公布自1999年4月1日起施行)》修正)

  

第十六条收养关系成立后,公安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零八条担保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三)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

  

(四)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1958年1月9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1次会议通过1958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施行)

  

第一条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

  

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军事机关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办理。

  

居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的户口登记,除法令另有规定外,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

  

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镇人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机关。

  

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分散居住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

  

居住在军事机关和军人宿舍的非现役军人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

  

农业、渔业、盐业、林业、牧畜业、手工业等生产合作社的户口,由合作社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合作社以外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

  

第四条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

  

城市、水上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

  

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发给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发给户口簿。

  

户口登记簿和户口簿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条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户主负责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登记。

  

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第七条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第八条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公民如果在暂住地死亡,由暂住地户口登记机关通知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

  

公民因意外事故致死或者死因不明,户主、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乡、镇人民委员会。

  

第九条婴儿出生后,在申报出生登记前死亡的,应当同时申报出生、死亡两项登记。

  

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被征集服现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户主持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注销户口,不发迁移证件。

  

第十二条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机关在通知人犯家属的同时,通知人犯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

  

第十三条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

  

没有迁移证件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到迁入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

  

1.复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凭县、市兵役机关或者团以上军事机关发给的证件;

  

2.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入境证件;

  

3.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释放的人,凭释放机关发给的证件。

  

第十四条被假释、缓刑的犯人,被管制分子和其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在迁移的时候,必须经过户口登记机关转报县、市、市辖区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才可以办理迁出登记;到达迁入地后,应当立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

  

第十五条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三日以上的,由暂住地的户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前申报注销;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

  

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内暂住,或者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农村暂住,除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以外,不办理暂住登记。

  

第十六条公民因私事离开常住地外出、暂住的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应当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延长时间或者办理迁移手续;既无理由延长时间又无迁移条件的,应当返回常住地。

  

第十七条户口登记的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户口登记机关审查属实后予以变更或者更正。

  

户口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申请人索取有关变更或者更正的证明。

  

第十八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1.未满18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2.18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公民因结婚、离婚、收养、认领、分户、并户、失踪、寻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户口变动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变更登记。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的;

  

2.假报户口的;

  

3.伪造、涂改、转让、出借、出卖户口证件的;

  

4.冒名顶替他人户口的;

  

5.旅店管理人不按照规定办理旅客登记的。

  

第二十一条户口登记机关在户口登记工作中,如果发现有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应当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户口簿、册、表格、证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统一制定式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统筹印制。

  

公民领取户口簿和迁移证应当缴纳工本费。

  

第二十三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根据本条例的精神,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单行办法。

  

第二十四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的决定》修正根据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的决定(200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3号公布施行)》第二次修正)

  

第四十一条军官的家属随军、就业、工作调动和子女教育,享受国家和社会优待。

  

军官具备家属随军条件的,经师(旅)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可以随军,是农村户口的,转为城镇户口。

  

部队移防或者军官工作调动时,随军家属可以随调。

  

军官年满五十岁、身边无子女的,可以调一名有工作的子女到军官所在地。所调子女已婚的,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可以随调。

  

随军的军官家属、随调的军官子女及其配偶的就业和工作调动,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公布施行)》修正))

  

第三十二条学员学完规定的科目,考试不合格的,由院校发给结业证书,回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同等院校结业生的安置办法安置。

  

第三十三条学员因患慢性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不宜在军事院校继续学习,经批准退学的,由院校发给肄业证书,由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

  

第三十四条学员被开除学籍的,由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接收,按照国家同等院校开除学籍学生的处理办法办理。

  

第三十五条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从现役士兵中招收的学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公布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二条预备役军官的登记,由县人民武装部办理。

  

退出现役被确定转服军官预备役的人员,向地方安置部门报到时办理预备役军官登记;其他人员在被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同时办理预备役军官登记。

  

被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县人民武装部办理预备役军官登记;被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其他人员,到户籍所在地的县人民武装部办理预备役军官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1994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4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公布施行)

  

第三十六条罪犯释放后,公安机关凭释放证明书办理户籍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

  

(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85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公布自1986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五条中国公民因私事出境,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机关提出申请,除本法第八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可以得到批准。

  

第十一条入境定居或者工作的中国公民,入境后应当按照户口管理规定,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入境暂住的,应当按照户口管理规定办理暂住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3号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六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1983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26次会议通过)

  

九、选民在选举期间临时在外地劳动、工作或者居住,不能回原选区参加选举的,经原居住地的选举委员会认可,可以书面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在原选区代为投票。

  

选民实际上已经迁居外地但是没有转出户口的,在取得原选区选民资格的证明后,可以在现居住地的选区参加选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婚姻登记条例

  

(2003年7月30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8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7号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四条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第五条办理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二)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第十条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第十一条办理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二)本人的结婚证;

  

(三)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办理离婚登记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外国人除应当出具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证件、证明材料外,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证、身份证,华侨、外国人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

  

第十七条结婚证、离婚证遗失或者损毁的,当事人可以持户口簿、身份证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或者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补领。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婚姻登记档案进行查证,确认属实的,应当为当事人补发结婚证、离婚证。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1999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1999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14号发布施行)

  

第三条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和孤儿的,在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在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收养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或者由监护人监护的孤儿的,在被收养人生父母或者监护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组织作监护人的,在该组织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以及继父或者继母收养继子女的,在被收养人生父或者生母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第五条收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二)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并应当提交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生育情况证明;其中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人还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无子女的证明;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

  

收养继子女的,可以只提交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生父或者生母结婚的证明。

  

第六条送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送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组织作监护人的,提交其负责人的身份证件);

  

(二)收养法规定送养时应当征得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的,并提交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

  

第八条收养关系成立后,需要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或者迁移手续的,由收养人持收养登记证到户口登记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收养关系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的书面协议,共同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1999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1999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15号发布施行)

  

第五条送养人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交本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社会福利机构作送养人的,应当提交其负责人的身份证件)、被收养人的户籍证明等情况证明,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交下列有关证明材料: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送养人提交的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对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公告查找其生父母;认为被收养人、送养人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将符合收养法规定的被收养人、送养人名单通知中国收养组织,同时转交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送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社会福利机构作送养人的,为其负责人的身份证件)复制件;

  

(二)被收养人是弃婴或者孤儿的证明、户籍证明、成长情况报告和身体健康检查证明的复制件及照片。

  

第九条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应当与送养人订立书面收养协议。协议一式三份,收养人、送养人各执一份,办理收养登记手续时收养登记机关收存一份。

  

书面协议订立后,收养关系当事人应当共同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

  

第十条收养关系当事人办理收养登记时,应当填写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登记申请书并提交收养协议,同时分别提供有关材料。

  

收养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中国收养组织发出的来华收养子女通知书;

  

(二)收养人的身份证件和照片。

  

送养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出的被收养人已被同意收养的通知;

  

(二)送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社会福利机构作送养人的,为其负责人的身份证件)、被收养人的照片。

  

强制戒毒办法

  

(1995年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70号发布施行)

  

第五条对需要送入强制戒毒所的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实施强制戒毒,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强制戒毒决定书应当于戒毒人员入所前交给本人。强制戒毒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日内通知戒毒人员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六条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死亡的,应当由公安机关组织法医或者指定医生作出死亡鉴定,经同级人民检察院检验后,填写死亡通知书,通知死者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家属不予认领的尸体,由公安机关拍照后处理。

  

第十八条公安机关决定强制戒毒或者批准延长强制戒毒期限届满的,强制戒毒所应当解除强制戒毒,由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发给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并通知其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九条戒毒人员解除强制戒毒后,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受歧视。解除强制戒毒的戒毒人员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应当继续对其进行帮助、教育,防止其再次吸食、注射毒品。

  

第二十条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宜收入强制戒毒所的,应当限期在强制戒毒所外戒毒:

  

(一)患有急性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

  

(三)其他不适宜在强制戒毒所戒毒的。

  

对前款所列人员由公安机关向本人和其家属发出戒毒通知书,并由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负责监督、管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2002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1号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十条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征兵工作条例

  

(1985年10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根据2001年9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修改〈征兵工作条例〉的决定(2001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316号公布施行)》修订)

  

第十四条县、市征兵办公室和基层单位应当加强对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的管理、教育和考察,了解掌握基本情况。

  

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县、市1个月以上的,应当向所在基层人民武装部报告去向和联系办法,并按照兵役机关的通知及时返回应征。

  

第二十六条被批准服现役的应征公民,由县、市征兵办公室办理入伍手续,发给《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并通知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其家属凭入伍通知书到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注销应征公民的户口,并享受军属待遇。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1999年9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1号

  

发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七条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

  

(1986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准1986年12月26日公安部、外交部、交通部发布1994年7月13日国务院国函〔1994〕72号批准修订1994年7月15日公安部、外交部、交通部发布施行)

  

第三条居住国内的公民因私事出境,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回答有关的询问并履行下列手续:

  

(一)交验户口簿或者其他户籍证明;

  

(二)填写出境申请表;

  

(三)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出境的意见;

  

(四)提交与出境事由相应的证明。

  

第七条居住国内的公民办妥前往国家的签证或者入境许可证件后,应当在出境前办理户口手续。出境定居的,须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户籍办公室注销户口。短期出境的,办理临时外出的户口登记,返回后凭护照在原居住地恢复常住户口。

  

第十二条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回国定居或者回国工作抵达目的地后,应当在30天内凭回国定居证明或者经中国劳动、人事部门核准的聘请、雇用证明到当地公安局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第十三条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短期回国,要按照户口管理规定,办理暂住登记。在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学校等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机关、团体及其他机构内住宿的,应当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住在亲友家的,由本人或者亲友在24小时内(农村可在72小时内)到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户籍办公室办理暂住登记。

  

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有效期5年,可以延期二次,每次不超过5年。申请延期应在护照有效期满前提出。

  

在国外,护照延期,由中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办理。在国内,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护照延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及其授权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居住国内的公民在出境前的护照延期,由原发证的或者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1992年2月29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9号发布自1992年3月14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适龄儿童、少年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经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按照居住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申请借读。

  

借读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以其户籍所在地的规定为准。

  

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

  

(1991年12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3号发布自199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六条大陆居民前往台湾定居、探亲、访友、旅游、接受和处理财产、处理婚丧事宜或者参加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学术等活动,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局提出申请。

  

第七条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须履行下列手续:

  

(一)交验身份、户口证明;

  

(二)填写前往台湾申请表;

  

(三)在职、在学人员须提交所在单位对申请人前往台湾的意见;非在职、在学人员须提交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对申请人前往台湾的意见;

  

(四)提交与申请事由相应的证明。

  

第十八条台湾居民短期来大陆,应当按照户口管理规定,办理暂住登记。在宾馆、饭店、招待所、旅店、学校等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机关、团体和其他机构内住宿的,应当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住在亲友家的,由本人或者亲友在二十四小时(农村七十二小时)内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户籍办公室办理暂住登记手续。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1号公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一条救助站应当劝导受助人员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不得限制受助人员离开救助站。救助站对受助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应当给予照顾;对查明住址的,及时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领回;对无家可归的,由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此文关键词: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年的服务积淀

二维码
深圳落户条件电话13671738356
微信号
立即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