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一对一的落户政策咨询服务!

落户咨询网二维码

应届毕业生期望薪水同比上升 但现实依旧残酷

栏目:应届生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2-21 来源:网络

应届毕业生期望薪水同比上升 但现实依旧残酷

(应届毕业生期望薪水同比上升 但现实依旧残酷)

落户咨询二维码  

  

2010年以来,全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维持在600万以上,每年的就业需求占据了全国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半以上,2018年毕业生预计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为了更好的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心理和行为特征,智联招聘持续开展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帮助社会和企业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需求,以针对性的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和制订最合适的人才政策。

  

在本次智联招聘开展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中,共计名应届毕业生完成了调研问卷,揭秘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们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趋势,希望能为更好的推动大学生就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及企业校园招聘和雇主品牌建设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主要发现:

  

1、整体就业难度认知依然严峻,但求职压力同比稍有降低

  

2、高校毕业生首选就业,创业和出国热潮持续衰退

  

3、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全面超越一线城市

  

4、警惕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5、左边offer右边获取率同比上升,实习经历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重要法宝

  

6、女性求职面临更大压力,性别差异既是劣势也是机遇

  

7、近四成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在校专业不对口,高校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8、期望薪水同比上升,但现实依旧残酷

  

一、毕业生求职认知

  

1、整体就业难度认知依然严峻,但求职压力同比稍有降低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应届毕业生对我国就业形势的感知仍然相当严峻,总体来看,有34.6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形势非常严峻”,48.2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有难度,但还可以接受”,认同就业形势有难度的总体比例为82.80%,同比2017年下降5%。

  

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改善了就业预期,同时,受到人工智能、移动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产业的带动,以及加工制造、传统零售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有所增加,从而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压力同比有所降低。

  

  

从不同性别来看,女性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压力的感知要高于男性。调研结果显示,82.76%的男性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有难度,而女性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则为87.79%。此外,学历水平也会对就业压力产生影响,学历水平越低,就业压力越大。比如16.67%的博士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很严峻,而大专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为30.93%;双一流大学生有26%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很严峻,而专科类院校则有30.48%。

  

  

2、高校毕业生首选就业,创业和出国热潮持续衰退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仍然以就业为主,占比79.89%,同比上升6.39%。此外,6.99%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4.98%选择国内继续学习,4.78%选择创业,2.63%选择出国继续学习。

  

和2017的数据结果相比,选择创业人群占比降低1.32%,说明在经济环境更加趋于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趋于谨慎。此外,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同比降低2.81%,说明随着大学生们对就业难度认知的降低,求职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选择慢就业逃避现实的人群比例有所降低。

  

  

3、大学生求职最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选择就业城市首先考虑工资水平

  

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有哪些?从2018年调研结果来看,应届毕业生选择“实现个人价值”的数量,达到了选择“挣钱”的近两倍。具体来看,有41.7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工作是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部分”,分别有26.97%和23.19%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是“工作必须符合我的兴趣,做人开心最重要”以及“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赚钱最重要”。

  

  

在选择城市时,调查结果显示,73.23%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工作城市的“工资水平”最重要,其次是“城市未来发展前景”,得票率为44.77%,表明当代大学生不仅关注当下的发展,也看重未来的成长潜力。此外,有38.95%的应届毕业生关注离家远近,37.02%关注城市文化、环境等软实力,24.45%关注知名企业数量及规模,14.67%关注户口、居住等人才吸引政策。

  

  

4、警惕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2017年以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换人”的话题就一直受到热议。根据调研结果,即便高校毕业生尚未正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却保持了高度的关注,62.52%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会考虑从事更有创造性,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工作”。

  

  

二、毕业生求职行为

  

1、高校毕业生简历投递数量小幅上升,求职积极性有所提高

  

在参与调研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当中,44.52%投递简历数量在11-30份之间,占比最高;其次是投递简历数量在10份以下的应届毕业生,占比为29.13%。此外,有24.54%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求职“海投”简历,投递了31份以上简历,有1.81%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没有投递过求职简历。

  

和2017年相比,2018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有所上升,具体来看,投递简历数量在11-30份之间的应届毕业生同比提升了3.22%,31份以上的同比提升了0.34%,表示没有投递过简历的应届毕业生同比降低了1.19%。由此可见,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主动性明显提升。

  

  

2、超九成毕业生已参加面试,名校优势凸显

  

在参与调研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中,超九成已经参加了招聘面试,其中有36.12%的应届毕业生参加了1-3场面试,同比提升了4.22%;参加4-5场面试的比例为27.56%,与去年基本保持持平,仅为9.24%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招聘面试。整体来看,2018年应届毕业生获取面试的比例保持了上升趋势。

  

  

而从不同类型学校应届毕业生的面试数量来看,名校背景对于获取面试数量的加成效果明显,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获取6场以上面试的比例为34.68%,高于普通本科的31.22%和23.72%。

  

三、求职结果及分析

  

从整体上看,2018年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感知程度相对好转,认同就业形势有难度的总体比例为82.8%,同比2017年下降5%。虽然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但受到宏观经济总体向好、产业及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就业形势也趋于好转,加上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主动性有所提升,因此出现了就业难度感知和就业结果同比好转的现象。

  

1、左边offer右边获取率同比上升,四分之一毕业生暂时没有收获

  

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调研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当中,截至2018年3月,有74.39%的应届毕业生已经获得左边offer右边,总体来看左边offer右边获取率同比提升2.19%。具体来看,有获得2个左边offer右边的应届毕业生比例最高,为20.92%,其次是1个左边offer右边,比例为15.79%,同比均有小幅提升,说明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同比有所好转。而从不同性别来看,女性应届毕业生没有获得招聘左边offer右边的比例为28.79%,高出了男性的23.77%,说明女性求职相对压力更大。

  

  

2、实习经历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重要法宝

  

根据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成功获得左边offer右边/录用通知的主要因素”的调研结果显示,43.8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是获得左边offer右边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求职目标明确”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占比分别为37.68%和34.9%。总体来看,有相关实习经历依然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重要法宝。

  

  

针对2018年应届大学生实习情况的调研显示,仅有27.23%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实习,39.73%的应届毕业生有过一次实习经历,33.04%有两次以上实习经历。进一步分析实习和就业之间的联系发现,在有实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获得左边offer右边的比例高达56.19%,而在没有实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获得左边offer右边的比例仅为38.58%。

  

3、求职心态迷茫成为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最大阻碍

  

对没有拿到左边offer右边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进一步调研发现,认为自己“太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是没有获得左边offer右边的最关键因素,比例高达24.44%;排名第二的是认为自己“对找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积极找工作”,占比为17.01%;其次是简历投递太少和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占比分别为14.12%和13.76%。

  

和2017年的调研数据相比,求职心态迷茫从第二位因素跃居第一,而“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则从第一位因素降落至第四,说明2018年应届毕业生对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自信。

  

  

4、签约率同比有所上升,工作内容不符合兴趣,给了左边offer右边也拒签

  

截至2018年3月,参与本次调研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当中,28.50%表示已经正式签约,同比小幅提升1.80%,而明确表示尚未签约的比例为71.5%。和去年同期相比,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呈现回暖上升的趋势。

  

  

分析2018年应届毕业生持有左边offer右边但是未签约的原因发现,应届毕业生主要会因为“职位/工作内容不喜欢”和“薪水/待遇未达到我的期望值”拒绝和企业签约,占比分别为29.27%和28.93%。和前几年数据相比,“职位/工作内容不喜欢”的排名实现了三连跳,跃居第一,说明95后应届毕业生在挑选工作时,对兴趣爱好的考量不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此外,“工作地点不满意”、“离毕业还早,还有机会拿到更好的OFFER”、“行业/企业前景不好”、“工作环境不喜欢”等因素也获得了较高的认同,说明2018年应届毕业生已经不会单纯的被工作薪水所吸引,而是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内心需求,择业的自主性和需求多样性不断提升。

  

  

5、2018届毁约率下行趋稳,为了追求更好的未来是毁约主要原因

  

在参与调研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当中,有过毁约经历的比例为18.56%,自2016年以来,毁约率基本保持持平。

  

  

通过对有毁约行为的应届毕业生进一步调研发现,“拿到了更好的OFFER”而选择毁约的比例仍然最高,占比为45.22%,并且同比上升了3.82%;排名第二的原因是“试用期间发现工作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占比为33.12%,由此发现,95后应届毕业生不再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越来越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更关注就业质量。

  

  

四、期望与现实

  

1、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全面超越一线城市

  

2018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在2018年应届毕业生眼中,期望就业地比例最高的依然是新一线城市,占比为40.18%,同比上升了2.68%。二线城市的获青睐程度有所上升,占比为25.94%,同比上升了4.74%。

  

对比2018年应届毕业生实际签约数据可以发现,实际签约地点比例最高的依然是新一线城市,占比为34.47%,而一线城市的实际签约率为29.29%。从实际数据来看,无论是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还是最终就业的实际吸纳能力,新一线城市在针对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才抢夺战”中已经全面超越了一线城市。

  

  

此外,从历年数据来看,自2014年以来,期望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在新一线城市持续推出的人才吸引政策,和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影响下,大学生求职已经不再盲目崇拜一线城市的光环。

  

  

2、国有企业最受欢迎,实际签约率民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根据对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签约单位和实际签约单位的调研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期望签约单位排名第一的依然是国有企业,占比为31.73%,和2017年相比小幅提升1.53%,说明工作稳定、待遇较高的国有企业依然最受应届毕业生青睐。排名第二的是三资企业,占比为27.77%,排名第三的是民营企业,占比为20.85%。

  

而从实际签约情况来看,对应届毕业生吸纳能力最强的依然是民营企业,实际签约比例高达58.62%,和2017年相比小幅下降了2.58%。而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实际签约率分别为14.35%和17.85%,同比均有小幅下降。与三资企业较为类似的民营企业依旧是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也说明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速度超越了三资企业,虽然雇主品牌的知名度还需要进一步打造,但已经具备了和国际企业争夺最佳雇主的市场实力。

  

  

3、技术类、销售类岗位人才需求最大,财务类、行政类岗位竞争最激烈

  

在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当中,技术类岗位无论期望签约占比还是实际就业占比依旧最高。其中,期望就业占比为17.80%,同比上升1.10%,实际就业占比为23.13%,同比上升4.33%,实际签约人数明显超过期望签约人数。

  

销售类岗位同样出现了实际签约人数超过期望签约人数的现象,期望签约占比仅为5.84%,而实际签约占比高达17.73%,仅次于技术类岗位位列第二。与此类似的还有生产加工类岗位、研发类岗位和客服类岗位,说明这些岗位的市场需求明显高出校园求职供给。

  

此外,财务/审计/税务、行政/后勤/文秘类岗位出现了明显的期望就业人数超出实际就业人数的现象,其中财务类岗位的期望签约占比为15.13%,实际就业占比为8.17%,而行政后勤类岗位的期望签约占比为13.78%,实际就业占比为7.48%,均表现出明显的市场竞争过大的现象。

  

  

4、互联网行业人才吸纳趋于饱和,传统制造业招聘需求增幅明显

  

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依然是2018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行业和实际就业行业的双重冠军。然而和2017年相比,实际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占比为17.49%,同比下降2.81%,并且低于期望就业占比的19.67%。受到国内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影响,互联网领域独特的企业文化、雇主品牌继续保持着对求职者的强大吸引力,但是受限于互联网企业规模,其对应届毕业生的吸纳能力相对有限。

  

对比2018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行业和实际就业行业的数据可以发现,IT互联网行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农林牧渔等行业的供需基本保持吻合,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咨询/财会/左边法律右边/广告/公关/认证/外包)则呈现了比较明显的供过于求的激烈竞争局面,而房地产/建筑业、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等传统制造行业的实际就业人数却远远超过了期望就业人数。

  

  

5、期望薪水同比上升,但现实依旧残酷

  

整体来看,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就业月薪主要集中在4000—4999元以及3000—3999元,占比分别为26.03%和24.83%,而实际签约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3999元和2000—2999元,占比分别为27.5%和25.45%。和期望值相比,实际签约月薪整体下降一档。

  

与2017年的调研数据相比,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相对有所提高,而实际签约月薪的分布情况基本保持一致。由此可以发现,虽然在生活成本、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水平也随之上涨,但实际签约的薪资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当前宏观经济相对复杂的大环境下,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的签约薪资不会发生实质改变,毕业生对薪酬水平的期望需要保持相对理性。

  

  

6、女性求职相对压力更大,性别差异既是劣势也是机遇

  

针对2018年应届毕业生开展的,“在求职过程中您认为是否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2.86%的应届毕业生明确表示同意,说明在当前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

  

  

不同性别对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认知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男性应届毕业生的调研数据中有10.67%表示认同,而女性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则为30.83%,远高于男性。此外,随着学历的升高,对性别歧视现象的感知更加显著,大专应届毕业生有2.28%的调研人群对就业歧视现象表示“非常同意”,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则分别为4.06%、8.11%和11.11%。

  

从不同行业的实际签约情况来看,女性也有着明显好于男性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领域。在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服务业(医疗/护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饮/旅游/度假)、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以及商业服务(咨询/财会/左边法律右边/广告/公关/认证/外包)等行业中,女性签约占比明显高出男性应届毕业生,分别为80.36%、68.60%、63.64%以及61.54%,说明女性在文艺美术、服务等领域拥有更强的就业优势。

  

  

从不同岗位的实际签约情况来看,女性签约占比较高的有财务/审计/税务、行政/后勤/文秘、客服、销售等岗位。虽然在求职市场上女性仍会遇到性别歧视现象,但在某些具体职位上,女性求职者也会拥有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就业机遇。

  

  

7、近四成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在校专业不对口

  

通过2018年的调研数据发现,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9.2%的已签约应届毕业生表示签约岗位与在校学习专业并不对口,同比去年小幅上涨了0.7%,反映出在大学校园中,专业对就业岗位的影响在持续减少。这个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用人需求之间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内“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粉丝经济”、“智能制造”、“新零售”等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影响,对跨领域就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因此给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样本构成

  

(一)基本情况

  

参与本地调研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有效样本数量为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学校地域分布、性别、户籍所在地情况。

  

1、学校地域分布

  

本次调研的对象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从全国各省地域分布标准来看,华东地区占比最高,为29.4%,其次是华中和华北地区,分别为17.5%和16.8%,此外,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11.3%、11.6%和13.4%。

  

  

2、性别分布

  

在本次调研的应届毕业生中,男性占总体样本量的39.57%,女性占60.43%。

  

  

3、户籍所在地

  

在本次调查样本中,60.8%的应届毕业生户籍所在地为三线及以下城市,12.9%来自二线城市,16.5%来自新一线城市,9.8%来自一线城市。

  

  

(二)教育情况

  

教育情况包括应届毕业生的院校类型、学历、专业三个方面的情况。

  

1、院校分布

  

在本次调查中,双一流院校应届毕业生占总样本的9.07%,普通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占68.9%,专科院校应届毕业生占22.03%。

  

  

2、学历分布

  

在调查样本中,本科占总体的71.21%,大专学历占23.62%,硕士占4.92%,博士和MBA/EMBA分别占0.14%和0.12%。

  

  

3、专业分布

  

在本次调查中,应届毕业生专业主要集中在工学和管理学,占比分别为28.45%和23.52%,其次是经济学,占比为13.79%。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此文关键词: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年的服务积淀

二维码
深圳落户条件电话13671738356
微信号
立即
咨询